余姚市肖东中学

学生喜欢拖拉,怎么办?

学校管理实务 2021-12-29 08:48:08

英国有一部短篇小说《我丈夫写书》:丈夫在订婚前就说要写一部《伦理学研究》的书。快结婚时,他们连写书用的沙发、装饰画,甚至墨水瓶都准备好了。结婚后,没见他动过笔。春天来了,妻子提醒他写书的时机到了。丈夫找了理由:春天不适合写书,是踏春的好季节,只有到了7月,人才愿意待在家里,可以每天写作四小时。到了夏天,丈夫又嫌天气太热,没法写。写书的事,秋天干!五年后,丈夫的书,还没有起头。从此,再也没有谁提写书的事了。

德育难题

拖拉,是一种世界性的疑难杂症,也是一种顽症。

(1) 做事拖拉。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这是很多学生身上的特点。老师布置的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总是以各种理由,不及时去做。一定要等到快截止时才慢慢腾腾地去做。老师急,同学也急,只有他们本人不急。例如办学籍需要交户口簿等材料,尽管老师早早布置,规定了交的时间,个别学生就喜欢拖拉,而且不论老师怎样催促,他们总能找到理由。

(2) 行动拖拉。集体活动,需要全班学生集体参加。在集合时,每一次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磨磨蹭蹭,需要全班同学等待他们一两个人。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他们仍然像没事一样,不急不慢。而且,还不能批评若是批评,他们可能还接受不了。好像全班同学等他们一两个人是应该的。例如,组织全班学生上街打扫环境卫生,下午3点出发,有学生3点零5分才赶到。不管什么集体活动,每次总有几位同学迟到。而且,每一次,差不多都是那几位。

(3) 作业拖拉。这几乎是所有老师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在做作业喜欢拖拉的学生中,有的是边做作业边玩耍,这里摸几下,那里摸几下,时间就这样被耽误了;有的学生,天生就是慢性子,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慢。语文考试,规定时间是两个半小时,别的同学两个小时就做完了,他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没有时间检查,而且可能还做不完。每一次,都要催促他交卷,他才慢腾腾地交卷。有的学生喜欢拖拉,非等到交作业前才动手不可。时间过去了,别人都完成了,他才刚开始做。别人的作业都交了,他只好匆匆忙忙,随随便便交差。还有的,看到别人交作业了,自己没做,干脆放弃。

问题诊断

明代的钱鹤滩所创作的《明日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广为流传: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遇事不抓紧时间做,总是一天推一天,今天推明天,明天再推“明天”,因为有无数个“明天”的存在,结果是:永远也做不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短短几十年,不抓紧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对学生而言,求学时间也不长,如不抓紧,就耽误了自己。

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朝气蓬勃,精力充沛,这是学习文化、掌握知识、奠基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以拖拉的态度来对待,就等于是在白白浪费时间,浪费青春。

学习不认真,对一切无所谓,今天的作业推到明天做,明天的学习任务延迟到后天完成,这样的拖拉现象,存在一个假设的前提,那就是明天可能没事,所以,今天的作业明天再完成。如果明天还有新的学习任务,就只能延迟到后天去完成。这样一拖再拖,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干脆放弃了。因为越到后来,作业可能积累越多,再怎么用功也完成不了。这样一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办的是大事情,拖拉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学生如果真的养成了办事拖拉的坏习惯,在他们的人生中,将会失去很多对他们来说不可多得的机遇。

(1) 学习喜欢拖拉,有一个原因就是懒惰。懒惰就是不喜欢劳动和工作。一个懒惰的人,把懒惰当作一种休息,一种享受,一种悠闲。学习需要勤奋、勤快的道理,他们不是不明白,也不是不理解,问题是,为自身的惰性所驱使,为自身的懒惰所侵蚀,以致失去进取心,失去宝贵的上进之心。喜欢拖拉的学生,总能够为自己找到借口,找到理由。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写书的英国男人那样,春天不动笔有春天的理由,夏天不写作,亦有夏天的理由……结果,只能是一拖再拖,最后,一个字也没写成。

为办事拖拉找理由,就是为自己的拖拉辩解,为自己身上所存在的惰性辩解。这对于一位想通过自身努力提升自身素养的学生而言,就成了阻碍自己进步的最大敌人。

(2) 被其他人或事物分心而拖拉。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一位学生正在教室里做作业,另一位拿出了一支漂亮的笔,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眼球。于是,他把同学的笔拿过来,左端详,右瞧瞧,甚至还问了一下价钱,在哪里买的……这样,自然就耽误了做作业的时间。在家里,正打算做作业,突然想起有一场足球赛,正是自己想看的,怎么办?父母亲正好不在场,于是打开电视欣赏紧张激烈的球赛。球赛看完了,又想起某部电视剧自己很喜欢,于是继续看电视剧。欣赏完了电视剧,一看表,不好,已经12点了,爸爸妈妈快回来了。于是,赶紧装模作样,拿起笔来做作业。下午,完成了作业的同学来家里玩,又陪同学玩了两个小时。同学走后,才开始书写作业。

(3) 因时间观念不强而拖拉。时间观念不强,是那些喜欢拖拉的学生的共同特点。他们缺乏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今天的学习任务今天必须完成的观念。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刚进小学或刚进中学,时间多得很,自己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于是,当初的很多计划、很多方案都流产了。个别学生,更是稀里糊涂混日子,玩一天算一天,学习的事情,根本没放在心上。。

(4) 对一些学生而言,作业比较难,一时半会儿做不出,就只好拖延,直到拖到不能再拖时,才迫不得已动手,随便应付了事。

(5) 天生做事缓慢的同学,他们的拖拉,不是有意而为之。这些学生,慢性子有的是天生的,有的则是缘于家长性子慢、生活散漫、做事拖拉,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做事时自然就快不起来。

破解策略

喜欢拖拉,会造成严重后果,很多学生对此心知肚明。认识拖拉对学习等方面的影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改掉这一毛病。

(1) 用生动的事例来启迪。事例的启迪作用,在教育中不可低估。以往,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道理的宣示,这当然都是有必要的。没有知识的垫底和基础作用,德育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但仅此还不够,还需要更具体的、感性的资源给以启发、启迪。实际上,此类资源并不缺乏,只要老师们多注意,多方搜集,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例如,几年前,高某因双侧中耳乳突炎,从外地赶到北京某医院治疗。但是,主刀医生责任心差,在为高某施行手术时,离开手术室长达40多分钟接听电话。其间,助手和实习医生继续手术,结果手术失败了。高某上告北京海淀法院要求该医院赔偿18万元。

医生责任感差,手术拖拉,心中没有病人,导致手术失败。

学生听到了这样的故事,心里一定会有想法。这就能激发他们去思考,去对照,从而改正缺点和不足。

(2) 教育学生做事专注。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这点很重要,可以增强学生抗干扰的能力。学习时容易分心,被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吸引,是造成很多学生拖拉的原因。

专心致志做好某一件事,就不至于被无关事物分散了注意力,拖拉的可能就很小。为了让学生增强抗干扰能力,可以采取速率测定的方法进行训练。刚开始时,教师与学生一道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够写多少汉字或者英语单词,或者能做多少道题。然后,再算一算以这样的速率,做完所有的功课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惊讶,觉得自己很快。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记录时间,自己计算。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习惯,抗干扰的能力就比较强了。

要尽量排斥无关诱因,让无关诱因远离学生。这一点需要家长的配合。比如,在孩子房间里,最好不放置电视,就可以避免电视的干扰;不要给孩子配手机,就可以避免手机的干扰。

(3) 定规矩勤督促。教师要与家长协商,请家长配合。因为孩子身上的拖拉毛病,直接与家长有关。甚至可以说,拖拉的毛病,主要是在家庭中养成的。更严重的是,有的父母亲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与家长协商拟定一些规矩,在家里,家长要督促,否则,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例如,未完成家庭作业不许看电视,父母亲安排的事情没做完,不许玩手机……一开始,学生可能常会犯规,但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好。

没有家长的配合与监督,学生身上拖拉的毛病,即便是在学校里改了,到家里可能又复发了。

(4) 根据实际,积极创新。几年前,湖北省武昌市中山路小学一(3)班班主任姜明老师出了一个奇招,要求学生的家庭作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家长可以收起作业,不让孩子再做,且向老师通报。效果如何?家长表示,孩子的家庭作业不用再操心了。

刚开始时,有的孩子因为拖拉无法完成作业,家长要收本子,竟然哭了,并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做作业。这时,家长心软了,让孩子继续完成,此后孩子做作业就大大减少了拖拉的毛病。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