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已经彻底改变了信息容量并超越传统教育背景(博客与维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网络上大量的论坛与信息目录也让网络变得生动、丰富。本章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专业的网络以及如何将网络作为资源工具有效利用起来,让所有连接用户都能够分享技能、态度与知识。
网络化——我们指的是什么?
网络是:
●为组群、个人的普遍或特殊目的建立联系。
●焦点和目标是各个连接器的纽带。
●通过工具与科技的分享,提高同行之间的互动水平。
●用来帮助专业发展,以及作为资源工具来帮助组群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
●忠于既定的一整套价值观与信条,同时通过促进双方互利的人际关系来帮助人们实现目标。
●提供信息,以便人们可以为了提高专业实践而做出重要的决策。
网络化:
●可以提供一个客观、成熟的机会帮助解决现实中的困境与问题,并且.:可以与其他相似人群建立联系,找到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法。
●为信息、经验、观点与解决方法的分享提供空间与合理性。
●作为包容性的活动,将富于想象力的多样性和自由思想相结合以求得最优发展。
●通过与行业专家建立有效关系来获取影响力。
●建立双方互利的组群来确定并完成既定目标。
网络化就是相互关联
网络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关注点,组群或个人之间的对话与联系都是为了:
●与其他持相似观点的人联系。
●与这些有联系的人结交或者保持联络。
●保持通信联系(手写或网络)。
网络使用者可能会担心的问题
如果你感觉在你无法掌控的社交场合下会很不舒服的话,网络化也会让你感到类似的不愉快。20世纪的网络使用者与网络化都让人感觉彼此分离,并且善于摆布操控。这对于专业网络化是种误解,但人们仍会持有类似感觉,因为在一些公开宣传的信息中,比如商业世界里的一些浅薄的自我定位与操控他人的行为、电影《华尔街》里“贪婪是好事”的形象、“没有社会这回事”的政治信条以及一些20世纪八十年代的类似雅痞团体的贪心与贪婪,这些形象深植于人们的脑海之中。
所以,我们需要将网络化还原至真实的专业环境当中。在此,我们所指的网络化是出于纯粹的信念和兴趣点将不同的专业联系起来,用于随时随地地收集信息和提供帮助。在不考虑是私人部门还是公众部门的情况下,只要网络使用者的输入是真实、透明的,网络就会产生有目的性的人际关系和激发性的相互作用。有影响力的网络的强大力量在于,它可以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并且将所有机会最大化。如果要澄清网络操控他人的问题,网络化背后的意图至关重要。如果网络的目的包含强烈的道德目的,比如提高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环境等,这就会大大降低组群操控他人、肤浅化或者个人导向等问题的发生概率。
教育或者健康领域的网络化其实是影响他人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健康、掌握读写和计算能力的话,这对整个社会都有益处。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信任、共同价值观与获益性,那么网络本身也不可能维系或者发展,而这些正是网络的基础。当然,不排除个人或者团体会滥用网络,但也正如前面所述,只要所有行为意图都真正出自学习这个出发点,那基本上就不会发生任何操控他人的或者消极的行为。
我们不需要接受那些在我们建立的小组或者加入的小组中存在的消极的网络化前提。通过确立我们网络化思想的核心理念,我们就可以克服上面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忠实于所制定的网络化组群的目的与目标,并将这些设定为一线教育者的道德使命,那网络就一定会蓬勃发展。网络也会肩负积极、便捷、慷慨、目的性强的功能。
网络的目的
为什么个人及组织要开展或者加入网络?
●建立认识新人的途径
●建立新的学习平台
●建立新的知识论坛
●寻求解决旧困境的新方法
●让相互分享的社区得到更好的发展
创建一个本地范围内、全国范围内或者国际性的网络的益处有哪些?
●资源库
●支援库
●绩效库
●知识库
我们可以使用首字母缩写来显示小组的核心目的以及对网络的需求,这也会让他人对该小组有进一步了解。比如:
谈判( Negotiating )——交谈、影响以及说服的方式;
承诺( Engagement )——通过类似的情境、价值观、精神与核心目标来鼓励并连接各个用户;
谈话(Talking)——将讨论、辩论与对话作为获取共同目标与结果的环节之一;
共事(Working with)——通过个人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协同合作来创建一个符合预期发展的网络;
组织( Organising )——为小组设定一个焦点和(或)方向以便可以设计出有利于组群发展的情境与事件;
人际关系( Relationships )——在社区、团体以及个人之间建立友好与信任的关系、促进互利;
知识(Knowledge)——在生活节奏变化迅速的21世纪,掌握对所有人都有益的新的学习平台、研究、前沿性的实践和最新信息等;
帮助( Supportive )——一个可以冒险、分享与挑战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平台。
网络化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关联理论
网络化受到了六度分割理论的影响,该理论源于弗里杰什·卡林西于1929年出版的《链》(Chains)。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会与另外一个人通过不超过5个中介人的熟人链而产生关联。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的邓肯·瓦茨继续了这个理论的研究,并且将其运用至互联网领域。他使用电子邮件作为传递的焦点。随后,瓦茨研究了来自48,000位邮件发送者、19个目标与157个国家的数据,发现中介人的平均数就是6,这与卡林西最初的研究相吻合。所以,学校的网络小组也可以运用六度分割理论来创建网络。
下一步的实践将是什么?
不管你是希望加人其他小组还是建立自己的网络,你都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找出并且确立自己的网络化目标。
恩考问题 ●我们应当建立自己的小组吗?如果需要,我们该怎样做? ●如果不需要,那么加入其他小组如何能够促进自己学校的发展? ●如果确定要加入其他小组,那么或许需要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 创始人是谁? • 组织人是谁? • 如何组织小组? • 有何影响? • 小组的精神和成功案例有哪些? ●会带给你/小组哪些明显的收益? ●你/小组需要何种时间资源输入? |
开始入网
在入网之前,需要知道什么?
学校需要明白到底与谁接触会最有成效。有一个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事实就是,并不是你联系的每一个人都适合与你建立网络,或者也并不是一位有价值的网络人,但这也不意味着所有非目标性的个人都没有价值,更不是批评哪个人。这可以说明为什么评估标准很有必要,而且需要学校去制定,这样学校就可以准确找到效率最高的团队/个人。建立网络的时候,有必要先制定一个结构矩阵,比如下面介绍的简单的三层结构矩阵:
确定组——成员都有着相似的关注点,都希望参与其中,可以有所帮助,可能是一位推荐人、利益相关者或者联系人;
可能组——你喜欢看到的人,他也有能力联络,但不太可能如确定组成员那样完全符合标准;
不可能组——那些没有能力贯彻执行网络原则去组建网络的人或者团队,或者没有能力创造网络机遇的个人或者团队。
思考问题 ●学校重点团队的每位成员是否意见一致? |
为团队设定网络目标
思考如下问题并为网络化设定一个目标:
●我们希望获得什么?网络化如何促使我们达成目标?
●我们需要与谁有交集?为什么?(头脑风暴各种可能性)
●我们如何识别最终结果及其影响(评估方法,投资回报)?
设计与构建一个网络化计划
●设定并说明网络化目的与目标
●针对团队如何运作才能实现目标,制定策略和步骤。
●按照数据制定一个成功标准表格,说明如何满足这些标准并时刻依照这些标准工作。
●对网络化“资产”进行评估。
将目标设定作为网络化过程的一部分
目标设定是一个强大的技术手段,并且能够促进网络化进程。在设定日标或目的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自己选择组织、结构、内容。如果明确知晓自己的需求,那么就可以做到集中所有精力达成这个目标。目标设定不仅可以生成一个长期的愿景,还可以起到短期的激励作用。它有助于促进学校专注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并合理组织资产。通过制定透明、直接的目标,学校就可以收获里程碑式的成功并欢庆成功。
设定目标意味着:
●收获更多;
●提高行为绩效;
●提高动机;
●提升收获过程中的喜悦与满足感。
有效地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的方法可以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富有激情并注重现实性的陈述:明确地陈述目标。
●焦点:如果能够设定一个带有结果的明确目标,则可以评估成就。
●设定优先任务与策略:80%的投入只能收获80%的结果。
●写下所有的目标,研究表明这将有助于完成目标(比起口头描述,这可以将可能性提高50%)。
●每日的策略需要具体并且在能力范围之内(例如:人能吃象吗?回答:一点一点来)。
一个有趣的想法——目标并非靶子
一个团队需要设定自身网络的行为化目标,并且在出现其他结果之前设定调整的策略。“没有包治百病的方子。”(戈德史密斯,2008)。这就需要团队能够掌控整个局面。团队也需要让网络忠于最初的道德观念。
如果最初的目标是行为性的,并且以知识或者技能为基础,那你就可以掌控该目标的实现过程。比如,如果我们专注于教育,那么网络小组则要集中于如何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尽管孩子们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准,但整体学习进度的提高超过预期,那就可以认定完成了目标,也可以庆祝成功了。这样能极大地激励网络化小组并且挑战那些最初设定的目标。
网络化概念适用于很多领域
网络化尤其适合当下以技术为基础的时代,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婴儿潮的一代人还是千禧年的一代人都能参与其中。
网络化同样要考虑所有关注成年人有效学习环境的研究。成年人在经验中学习:成年人以自己的感悟观察世界,而非按照世界原本的样子来理解世界。使用辅导式的问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到其实有很多方式来了解世界,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而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好奇心则有助于使用者有效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成年人通过模仿行为来学习:优秀的实践行为通过对比观察高效的工作与低效的工作而习得。对优秀实践行为的留意与关注则有助于他人了解自身行为与技能的影响力。
成年人偏好特定的帮助:可以通过辅导式问题来建立特殊的人际关系与网络,以便让他们留意到自己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领导同伴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可以为他人构建一个核心结构,这有助于建立自信心、提升自尊与动机,这也有助于他人向着目标与潜能前进。那么,倘若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大环境,将所有成年人都视为学习者而予以尊重,并将提升技术视为途径,我们该如何设定一个让所有人都了解的网络化精神与原则呢?
一个优秀网络工作者的技能与特质
1.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这是一位优秀网络工作者最具活力的天赋之一。交流的最真实的形态并不拘泥于谈话,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真实、有效的交流也意味着倾听、评估、建立人际关系以及增加他人经验等。梅拉比安(1971)的研究就认为,对于压力之下的人群,言语只能起到7%的交流影响力。相反,越是耐心倾听,则越是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倾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非被动过程。主动倾听确保了反思、思考或者复述所说内容,这样就保证倾听者掌握了二人之间需要交流的信息。网络化过程中,仔细倾听尤为重要。先问问自己在交流过程中听与说的比率如何。如果口头建议的行为多于倾听行为,那么需要在网络化情境中调整自己的关注点。一个聚精会神的倾听者可以通过了解信息而获益,还能够促使他人成为更好的网络工作者并且为日后到来的机遇提供下一步计划。
2.一位优秀的网络工作者既可以通过个人表述观点,也可以利用科技表述观点。网络工作者需要有能力并有激情地表述自己的需求与信念,这样他们才能让他人参与并影响到他人。通常情况下,一个60秒的简短介绍就很有用,就好像能够吸引他人参与其中的鱼钩一样。使用简介,你就会知道这不是一个平淡的陈述,而是将自己融入到活动之中。精心制作的陈述,能让听众详尽了解所听到的信息。能够刺激网络化对话的秘密就在于添加连接性的信息,这会让整个过程其乐融融。优秀的网络使用者会检验自己的观点与想法,通过提问而让大家注意到主要的话题并思索答案或者回复。通过这种方式,网络使用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关键部分以及如何带领小组/个人前进。之后,网络连接者可以与其他网络连接者互惠互利。越是使用丰富的交流语言,就越能让听者获益并感兴趣。
3.一位优秀的网络工作者将网络视为一种重要工具。很多人都可以感知他人是否不感兴趣或者是否在假装参与。如果参与者对参与的过程并不是真的感兴趣,这会让组织者很没面子。与之相反的情况也成立:你的网络化的体验和故事、投入的激情同样也会感染他人!让他人了解网络化为你带来的效益与价值就是让你的信念在网络化过程中得到传递的最佳途径!
优秀的网络工作者需要真诚待人,这意味着不让他人误解自己的动机。他们不会一直与他人争辩,因为他们知道相互分享才是网络化的最佳途径,你的投入有可能成为他人愿意加入的原因。
4.一位优秀的网络工作者还是富有好奇心的提问者。好奇心是最强大的驱动力,因为好奇地发问并不等同于普通询问或者简单找出信息而已。网络工作者希望他人对网络感兴趣,而通过提出恰当的问题,不仅可以展示好奇心,还可以激励说话者表述更多的信息。提出的问题能够让人与人之间通过情感角度或者专业角度建立联系。缓慢的、针对说话者的提问可以让说话者释放压力,并让说话者有机会表述更大的问题。提问可以帮助他人注意到重要的事件和兴趣点。你是否为了提问而做足了准备并且更新了提问技巧呢?
5.一位优秀的网络工作者是主动的倾听者。在不存在威胁的环境中,所有成年人都乐于被人倾听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网络化过程中,对于关键问题的提问其实依赖于主动倾听。每个人都会认为被倾听是一种荣幸,同时也认为提问是对自己的尊重。学会倾听而不是急于谈话,这对很多人都是个难题,但却是一位高效的网络工作者必备的要求。练习积极倾听或许听上去比较不常见,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假装在听,有限地倾听、自我为中心的倾听者。要知道自己作为倾听者的责任可不是能够长期假装下去的。或许其他人还没有意识到,但他们会“感觉到”你已经发生的变化,这并不是建立联系与信任的最有效途径。完美的倾听者永远都是“当下的”。
6.一位优秀的网络工作者通过情商来管理人际关系。这是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拦截或者触发都掌控不了的话,那么就会发现管理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尤为艰难。但如果在人际关系过程中完全摒弃了自己的需求与期望,这又无法得到一个独立、有效的网络化关系。
高效的网络工作者不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恶性争论的循环之中,因为这毫无生产力。虽然网络工作者也偏好驳回对方的观点,但却不会在损害他人的情况下极力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如果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在批评他人的情况下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会表达自己认为哪些消极因素会影响到整体而非攻击个人。
自我评估调查问卷将有效评估网络使用者的自身情况。不妨做个测试看看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同组的其他人是否情况与你相同?哪些方面应当提高,怎样提高——制订计划吗?接下来呢?
表13.1
自我评估 |
是 |
否 |
不确定 |
在未知条件下依旧很自信。 |
|
|
|
可以通过陌生电话联系他人。 |
|
|
|
可以留有空间与他人进行联络。 |
|
|
|
擅长记住见过的人的具体信息。 |
|
|
|
擅长寻求帮助。 |
|
|
|
与他人分享资源、信息与支持。 |
|
|
|
娱乐活动很多,参加各类小组与社团活动。 |
|
|
|
参与计划好的活动与会议,保留联系人名单。 |
|
|
|
通过科技来提高网络专业化。 |
|
|
|
有效处理消极因素或冲突。 |
|
|
|
了解建立和谐关系与信任的重要性
“在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西奥多·罗斯福)绝对是这样!罗斯福所说的就是和谐关系,这是一种与他人在同一波长范围内的感觉、一种懂得他人情感并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很多人将建立和谐关系视为一种影响他人的主要能力。关于建立和谐关系与信任,有三个概念需要理解:
●聚焦目标——这会让团队有能力开始构建相似的经历、特征、观点、兴趣或者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促进网络化过程的强大途径。通过提问与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找到共同关注的目标。
●联盟——一旦网络工作者找到了彼此的共同语言,那么他们之间就会自然形成一种共生纽带。这种联盟会产生更多的共鸣,加强彼此的交流。这些联系与联盟会让网络工作者们开启一场根本性的变化,促使他们为了共同目标而更加自由地交流、创新、合作。
●伙伴关系——这是好的网络化的核心。和谐关系是建立坚固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础。需要寻找那些精于交流技能、能够开展网络化并形成网络化伙伴关系的合作伙伴。这种类型的网络化会为专业对话和教育发展提供一个让人振奋的平台。
教育网络
网络化会议可以是:
●社会范围的
●策略性的
●领导型的
●实践性的
观众包括:
●后勤人员
●教师
●中层领导
●高层领导
●副校长
●校长
可能的目标包括:
●寻找解决方法
●资源库
更新信息
●研究发展
●专业机遇
相关岗位:
●课堂助理
●课堂实践
●学科实践
●特殊教育协调员(SENCO)
●阶段领导
●课程领导
●系主任
●助理校长——新的、下一步的
●副校长——新上任的、专业的、具备领导能力的
●校长——新上任的、有经验的系统领导
教育网络化的益处:
●提高学生们的生活机遇
●为了满足当代需求而开设专业的岗位
●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标准
●促进技能提高、升级与信息化过程
●成为辅导与指导回馈项目的一部分
●允许分享资源、技术与优秀的实践
●提供模仿、学习的机会
●鼓励激励性的分享与辩论、讨论、对话
●引领公开化与研究的机遇
网络化的功能
至于网络化的功能,其实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而且每个团队的功能都不相同。可以参考以下案例:
影响——影响国家及本地的政策。这是通过专业化网络而非更为传统的、无政治意义的方式而达成的,类似于医学或者法律领域。
讨论——通过与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的讨论,可以获得对政府政策与结果的理解与洞见,并提高对于提议的再次思考与再次重组的可能性。
本地化——较之20世纪或者21世纪初期的方式,本地化小组可以通过更多不同的途径分享教学、学习或者领导力的专业实践。
提议——专业人士的提议可以为那些在大学或者研究所工作的创造者和创新人员提供核心原则。
下一步是什么?
以前认为不可行的观点与实践现在是否可以通过科技来完成?
团队如何通过网络找到本地的专家?如何通过展示已有的获益以及价值观来得到他们的同意?
对于成年人学习,网络可以得出哪些假设?(成人教育学)
学习环境中的网络化
网络化可以成为学校基础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与荷兰的研究证实特定的网络有助于促进学校自身课程的发展。网络化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在政府的投入控制减少的情况下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可以支持和挑战教育学、类比学与方法论学的研究方法,由此拓展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改进教与学的实践,将权威性与地位回归于专业主导的发展(或任意领域的实践者)。
网络所有权
这取决于网络正式或非正式的基础(也可能与实践手段相关?)。所有权的主要方面包括:
●框架内主权分散,无专制
●形式富于弹性化,但有一个核心结构
●关注参与者的需求、愿望与欲望
●接受挑战模式作为网络的驱动力
●网络中的所有团队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在涉及如何开始组建团队或者加入一个团队的时候,以上这些都是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无限的专业化
基于专业分享基础之上的网络将促使学校思考未来的课程、有效课堂实践以及管理和领导力的发展等。了解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与前沿知识有助于推进专业化发展。被众多网络团体使用的、起关键性作用的同伴模式可以帮助专业人士进行观察、评估以及检查等,人们从中得到发展、进步,同时避免了专业人士的官僚作风或者外部机构的干涉。接下来,这些专业人士以及与他们类似的人都会成为批判式、反思式的实践者。网络将为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共享的、强大的背景,促使网络下的教育向前发展,这在经济困难时期尤为有必要。
结语
21世纪是一个通过互联网或者面对面来进行清晰表述,分享技能、智慧以及信息的时代。网络化则是一个将连接者置于专业创新最前沿的过程。网络化会为那些具有超前思维的连接者,即通过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参与互动的人员,提供最完美的平台。希望本章内容将激发你连接网络的兴趣!
进一步思考问题 |
尽管本章没有涉及案例学习,但却参考了与诸多校长、各类专家甚至商界领导的谈话,他们的名字如下。我对他们贡献的观点与想法十分感激,正是有了他们,才会有本章的创作。
关于网络化与网络的讨论
S·伯奇·伍德科克女士,小学校长,伦敦
M·克劳先生,辅导主任,伦敦
R·利克,中学校长,伦敦
F·莫里斯,“未来领导者”的助理校长,伦敦
H·拉威尔,商业顾问,伦敦
珍妮·帕尔梅,南安普顿
邓肯·加伯特,斯塔福德郡
吉莉安·都克斯宗,加利福尼亚
玛吉·阿姆斯,纽约市
罗莎琳德·埃德加,澳大利亚
资源与拓展阅读
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is a global education program that teaches students how to design.build, troubleshoot, and secure computer networks for increased access to career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in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http://www.cisco.com/web/learning/netacad/index.html
Cordingley, A. et al, (2003) Impact of Collaborative CPD o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London: IoE: SSRUEPPI-Centre
D`Souza, D. (2008) Brilliant Networking, Harlow: Pearson.
Fisher, D. and Vilas, S. (2000) Power Networking, 2nd edition, London: Bard Press.
Gdudaris.com - networking with a purpose and a plan.
Goldsmith, M. (2008) 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London: Profile Books. Karinthy, F. (1929) Chains—a short story which creates the notion of 6 degrees of separation. In
Minden maskpennen van (Hungary), now out of print.
Knowles, M, Goddard, E. and Speck, E. (2003) Adult Learning documents (1985-2003). Available at: wwwjinedupnetworking.com – some excellent guidelines.
Lieberman, A. and Grolnick, M. (1996) Networks and Reform in American Education. Teacher
College Record,98(1):7-45.
Linkedln - aprofessionalnetworkingsitewww.linkedin.com
Mehrabian, A. (1971) Silent Messages. Belmont, CA: Wadsworth.
Olson. J. et al. (2010) Changing the Subject: the Challenge to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n OECD Countrie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1(1):69-82.
Timperley, J. (2002) Network Your Way to Success. London: Piatkus Books.
Youtube — video for education networking: there are a number of excellent examples on this site www.youtu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