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班级文化则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一个班级的品牌,一个班级的磁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与思想,甚至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最后产生终身的影响!
班级文化成功的标志是:这个班级的孩子在离开这个班级之后,他的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在这个班级时构建的那种精神内涵。这才是真正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重心应是育心,重在丰富和引领学生的精神,构建精神力。它的建立,不是仅靠班名班徽的制作,或是墙上写几个号召性的标语,或是几次环境布置,或是几次黑板报所能达到的。班主任要长期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用文化熏陶浸染,形成真正的自我培育、自我教育,最后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人文”的挖掘和深化,才是我们构建班级的重中之重!
教室是试验田:提供培植土壤
周国平说过:“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学生到学校来是来学会生活的。可是,有时候在现实面前,我们却是苍白无力的。素质教育就像一颗种子,一脱手便被撒在应试的冰冷土地上。
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怎么办?——在应试的缝隙中开展素质教育。我们可以超越应试的实用性、功利性、残酷性,着眼于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学会适应,学会生活,学会超越。教育理想是培养有温度和高度的人,教室就是一块试验田,我们完全可以就在这块田地里进行培植和养育。
佛说,祛除邪念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心灵上种上善良的庄稼。而我们,在孩子的内心种植一种向上生长的愿望,不就是让孩子们“六根清净”“走正途、务正业”吗?
如果孩子是一颗颗种子,我们就要为孩子创设一片适合生长的土壤,让孩子们在上面生根、发芽、生长、蓬勃。给孩子搭建一个个生长的平台,为孩子提供一片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土壤,让他们在这片土壤上自然蓬勃地生长。我们要做的,是提供合适的“雨水养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相信,孩子们会还你无数奇迹!
班主任是引领者:引导精神理念
有人说:一个班级,班主任精神明亮,学生才能精神明亮。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建设一个让学生刻骨铭心地怀念的班级,还是建设一个让学生渴望匆匆逃离的班级?这取决于班主任所持的观点和理念。比如,我们不停地给一株仙人掌浇灌充满爱心的雨露,那将是错爱;将一株枫树栽在浩森水边,那将是伤害。
给孩子们提供怎样的平台,是对一个班主任的理念的考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背景、个性构成、心理状态、喜好差异、智商基础等,都不尽相同。所以,班级文化的深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班主任理念的厚度!
在我的春笋班里,我一直将“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作为班级文化核心内涵!比如,在班级常规方面,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天都会和孩子一起恪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自己先做到。
在“谈生命”的话题作文活动中,我对学生说:“生命是什么?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那一个个咬紧牙关,牙龈都咬出血来,也要遥望黎明,盼望曙光到来的生命历程。”这就是对班级文化内涵的阐释,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用生命诠释内涵,用行动诠释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真正的精神引领者。
班干部是“领跑者”:发挥辐射作用
干部是班级文化的“领跑者”。班干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根”,那么班干部就是班级文化的“叶”,两者缺一不可。
班干部好似一个班级的翅膀,是共同完成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旗手。班主任要选择、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这些“领跑者”的带头作用。他们一般积极性都很高,班主任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让班干部真正为同学服务,让班干部首先吸收班级文化的内涵。
好的班干部群体,就是班级文化感召力、影响力的扩大器,班干部本身也是教育者,他们对其他同学的教育更为真切,更容易被接受。
当班干部总是能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做好班级事务,并乐此不疲,他们已经把生命自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力,从而辐射引领着班级,成为班级文化的“领跑者”!
家长是“加油站”:形成教育合力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没有合格的家长,就没有完整的优质教育。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影响家长,让家长成为我们班级文化深化的“加油站”,形成教育合力,千万不能割裂家长和老师的关系。
家长和老师要“合二为一”,共同为培养孩子而努力。要想和家长做朋友,让班级的文化得到家长的支持,首先得赢得家长的真心,要发自内心地欣赏他的孩子,欣赏每一个家长。因此,我们的家长会要评选“最懂孩子心母亲”“最能干家长”“最支持学校工作家长”等,并让孩子为自己的家长写颁奖词,将家长打造成明星,凸显家长的价值。我们还开展各类亲子活动,不仅密切亲子关系,还能形成教育合力。
为让家长真正参与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开设“班级家长百家讲坛”,让不同的家长来给孩子介绍不同的人生经历,让家长为班会出谋划策,让家长参与班级文化的制定,让家长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以及到家长的工作单位进行体验,等等。
因为有了家长的支持,班级文化的深化之火燃得更旺!
实践是落脚点:达到渗透深化
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教育。眺望远方的风景,不如迈开脚下的步子。只有实践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班级文化的价值和力量。班级和班集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班级只是一个整体,而班集体是一个有内在凝聚力的,有共同目标和归属感的集体。一个善于落实班级文化的班主任是善于实践的班主任,他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有活力的集体。
在实践班级文化内涵“持之以恒”上,我班开展了以下活动:
精神成长长征:每日一语演讲开火车;脑力成长长征:每天一问头脑风暴;体力耐力长征:每天早晨锻炼身体;文化传承长征:班级图书馆永不闭馆;社会实践长征:每学期举行一次集体社会服务活动;爱心传承长征:坚持每周为家长做事,和家长谈心,父母生日那天打电话送上祝福语!
这些活动都是举全班之力,动全员之精神!
班级文化的深化分为三重境界:
(1)停留在制度文化建设,环境布置,班名、班训、班徽的确立与制作上,这样的境界好比“登堂”。
(2)班主任的精神就是整个班级的风貌,这个境界达到“人室”。班主任把自己的知识、思想、情爱等融入了班级,使班级开始具有了个性化的生命特色。
(3)人即班,班即人。这是最高的境界,就像武功中的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班级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气”“场”。这个时候,班人合一,班主任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融入了班级,班级真正成了学生的学园、家园、乐园,教师、学生、班级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如果老师走进班级,不疲惫,不烦躁,不机械,而是和孩子在一起享受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样的老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永远的明灯,这样的班级,会成为学生生命奠基的夯石、成长动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