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而喻,“教育视界”是教育的世界,是用教育之眼去看教育世界,用教育之眼去看整个世界。这是教育的伟大使命,描绘了教育的气象和境界。
往深处去讨论,教育视界,是心的世界,打开心的世界,才会看到教育世界和整个世界。教育,从心出发,这是“教育视界”给我们的命题。
于是,一个概念诞生了:心视角。教育从心出发,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发现,建构一个心视角。心视角将教育视界引向哪里呢?
心视角,将教育视界引向人。大概是巧合,有三个回答汇聚到一起。一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一位物理教师这么说:“你不是教物理的,你是教人学物理的。”二是美国年度模范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中国教师问他:“你究竟是教什么课的?”他回答说:“我不是教课的,我是教人的。”三是窦桂梅,她对语文教育是这么理解的:“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来教人的。”人,是教育的主题和主体。人,永远是教育的目的;人才是人的最高价值。心视角,是人的视角,用心去发现人的心。心视角,教育中永远有人的身影,永远有人站立在课程、教学的深处。
心视角,将教育引向人的思维。杜威说得好:“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意思十分明确,真正的学习是真正的思维品质、能力、方式的培养,让学习真正发生,应当是思维真正发生;深度学习,说到底是具有挑战性的思维学习。日本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思维能力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元认知思维能力、适应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心视角,是从心发出的看一看世界的愿望,是由心而生的思维的角度与方式。
心视角,将教育引向学习的体验。体验,不仅是以身验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用心悟之。教育绝不是简单的传授、简单的告诉,也不是简单的、重复的训练。没有在真实情境里的经历,在经历中感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知识发生,不可能有真正教育的发生。当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任何一种知识的获得都要去经历和体验,但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都应当让学生的心真正进入,心的真正进入,才会将知识内化,让心灵丰盈起来。
心视角,将教育引向世界。过去,我们将一门课程、一堂课当作一个世界,固然是了不起的进步。如今,我们应当将整个世界当作课程、课堂。心视角,让教育迈向广阔和深远。
用心视角建构起来的教育视界,多么伟大与美好。将教育视界的核心对准心视角,让心视角置于教育视界的核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