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肖东中学

学生缺乏诚信,怎么办?

学校管理实务 2022-01-05 09:06:12

几年前,美国堪萨斯州一所学校的高二年级学生参加了一次生物考试。班里有28名学生从网上抄了一些材料。生物教师特别较真,认为这28名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于是,她将这28名学生的生物成绩统统判为零分。这就意味着这28名学生面临留级的危险。

这件事,引起了28名学生家长们的关注,有的家长向校方施加压力,要求生物教师重评28名学生的成绩。学校领导将矛头对准生物教师,想要她屈从。没想到,生物教师不但拒绝,还辞职了。

生物教师的辞职,成了市民们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面对压力,校方不得不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全校教职员工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与会者都支持生物教师。老师们一致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重要得多。最后,28名学生的家长们只好让步,同意了留级。

生物教师的辞职,还引起了一连串的社会反应。每天都有一二十个电话表示希望聘请她去工作;一些公司甚至要求学校提供作弊学生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那28名学生。

一次看似小事的舞弊,竟然产生了如此大的社会反应,可见诚信对学生的重要性。

德育难题

当前,学生缺乏诚信的现象严重,而且几乎体现在各个方面,到了应该引起重视的时候了。

学生缺乏诚信,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

抄袭作业。一些学生,学习根本不上心,课后作业或者抄袭,或者请人代做。

考试舞弊。考试舞弊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近几年,高考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就可以说明问题,更不用说平时的考试。平时的考试中,一般都是学生在“监考”老师。老师只要稍微不注意,舞弊就开始了。他们抄邻桌,翻材料,查手机,采用种种作弊手段对付考试。

涂改成绩单。涂改的目的在于欺骗家长;或者模仿家长笔迹,在需要家长签字的地方签上家长的名字,欺骗老师。

说假话。假借学校的名义,向家里索要钱物,用于去网吧,买零食、赌博;以家庭事故为由,骗取老师批假,逃学玩乐。

做错事或者违反纪律后,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而且拒不承认错误。

捡到钱物,不上交或寻找失主,据为己有。

编造假“荣誉”。目的仅仅在于博得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好感。

......

小小年龄,弄虚作假的花样竟然那么多,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问题诊断

虚假、欺骗的盛行,意味着诚信的缺失,更意味着真善美的缺失。

社会上,几乎人人憎恨虚假和欺骗,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人,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依然加入了欺骗的队伍,并且毫无悔意?

有这么一句话:有假的,谁还需要真的。这就说明假的要比真的更顺手,更能从中得利。

要杜绝虚假和欺骗,必须让造假者付出代价,否则,大家都可以抱着侥幸的心理去造假,去招摇撞骗,去抄袭舞弊,去撒谎索取……

什么叫诚信?《说文解字》这样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即真诚、诚实、诚恳,“信”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诚信的含义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信任,从而得到社会的信任。

诚信,是人的一种内心状态,是孕育道德品质的基础。

学生缺失诚信,对其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学生身上如果从小就学会了虚假和欺骗,长大后对自己、对社会都将产生严重危害。

学生身上缺失了诚信,并非仅仅由于学生本人未成熟,社会、学校、家庭等,都有责任。

(1)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今的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酒、毒米、毒奶粉屡有发现,企业法人恶意逃避债务,假证书、假新闻、假广告、假大学屡禁不止……这一切,对成长中的学生都有较大、较深刻的影响。

(2)媒体环境的影响。电影电视剧中夸张的故事情节,虚假的商品广告,盗版音像光盘,随处可见。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会把从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吸收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体现在言行中。

(3)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一心关注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日常生活,至于道德品质一般不在家长的关注之列,任凭其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不吃亏”是很多家长的心理,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吃亏,其他的,也就不那么在乎了。相反,“老实人吃亏”成为很多家长启蒙孩子心灵的重要启发语,教育孩子不能太老实,太老实了会吃亏。家长自己的不诚信,为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比如,有的家长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个别家长甚至在教孩子怎样撒谎才能让人相信。孩子从小就在父母亲的“启蒙教”下学会了欺骗。

(4)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虽然一再引导学生要讲究诚信,但是学校也难以摆脱制度影响的怪圈。当前,学校教育中一方面要搞素质教育,一方面却又实实在在搞应试教育,而且,应试教育搞得比素质教育实在得多,见效得多。素质教育呢,对学校教育而言,一般只是写在文字里,很少体现在实践中。于是,一些学校明明是应试教育搞得好,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好,但在宣传时,却拼命往素质教育上拉,上纲上线,仿佛是素质教育的结果。学校这些相互矛盾、一手软一手硬的做法与宣传时的虚假,无形中给予学生弄虚作假的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对诚信问题的困惑。为了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考核,不少学校弄虚作假的手段就更多了。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学生说假话,说言不由衷的话。这些,就是直接在教学生抛弃诚信,虚假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连学校都在教学生弄虚作假,学生不弄虚作假才怪。

一些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虽然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在行动中做的却是另外一套。有的学生把《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规范》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但在行动中却是另外一副模样。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在校与在家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则是另一套,形成了“双重人格”。

破解策略

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问题是,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心灵已经受到了污染,已经学会了弄虚作假,学会了撒谎,乃至学会了欺骗。要在这张已经有了一些底色的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把他们的行为矫正过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倍加努力才能奏效。

1.找准结合点,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以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喜欢空对空,注重生硬说教,效果不那么理想。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课本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进行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例如在涉及诚信、欺诈等内容时,有的教师就在课前布置学生从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查找近年来一些人因欺诈、造假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把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拿来进行交流,学生体会就比较深刻,就有获得感。还有位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课前布置学生自己编演“不讲诚信受到处罚”的课本剧,在上课时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效果要远比简单接受强得多。在教学“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一内容时,其中的“明礼诚信”这一道德规范,有位教师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师生共同列举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讲诚信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体力精力旺盛,这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发育时期的特点。他们的独立性大大增强,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很强,好胜心也强。此外,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大为增强,不会轻易全盘接受他人的指导意见。教师只有在了解、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工作,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开展读书活动。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学生要成长为有思想、有道德的人,自觉进行阅读是比较有效的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学校的阅读室、图书馆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

(2)开展“讲诚信”演讲比赛。比赛可以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示,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因为演讲本身就是感动心灵、塑造心灵的过程。而听同龄人的演讲,也是一种享受,可以受到更多的陶冶,得到更丰富的启迪。

(3)举办讲诚信作文竞赛,让学生人人参与,也利于思维和情感的训练与陶冶。

3.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之一。教师的为人处世,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待人接物。中国古代,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既要是“经师”,又要是“人师”。“经师”强调的是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人师”指的就是人之师,为人之师,强调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实际上,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诚实守信本身就是为人处世的法宝,是人品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自己要做诚实守信的人,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现实中的教师、并非全部如此。在有的教师身上,诚信的缺失也客观存在。虽然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我们不该忘记,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可塑性,他们的模仿性,决定了教师的道德品行必须高尚。庞大的教师队里中,哪怕只有一两位缺失诚信的教师存在,他们的影响面不会只是一两个人,而是一大片人,一代又一代人。说话不算数,朝令夕改;上课该讲的东西故意不讲,留待补课时讲授;向学生推销文本、文具;论文抄袭,学生的文章署自己的名……这样的教师,他们也在以身作则,但作的是另类之“则”,有悖于师德之“则”,把学生教坏之“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态。“用高尚的灵魂塑造高尚的灵魂,用诚信的人格塑造诚信的人格。”教师高尚的人格,诚信的人格感化,本身就是教育最宝贵的资源,其价值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

4.小事入手,持之以恒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育目标。

教育无小事,学生诚实守信品德的修养,不可忽视小事情,琐事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班主任在所带的班级为每位学生设立诚信记录档案,对于学生不擦黑板、不打扫教室、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作弊等不良表现,由班长记录在册。一年之内,凡有不良记录的学生不能评选“三好”学生。而且,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级越低。“言必行,行必果。”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规定,不仅要说到,更要做到。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