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肖东中学

学生语言不文明,怎么办?

学校管理实务 2022-01-05 09:06:24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美好的语言能够让人如沐春风,温暖人心。

语言是人素质的体现。一个人素质高还是低,语言上可以体现出来。学生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一代人,语言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眼下,部分学生的言语文明状况堪忧。

德育难题

眼下,学生说话不文明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生喜欢说不文明的话,脏话连篇,出口成脏。有的学生还因为爱说脏话引起冲突,甚至大打出手。

学生的不文明语言,有不同的表现,脏话只是其中的一种。学生不文明用语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给别人起侮辱性绰号,有意侮辱别人。如称同学为母猪

(2)有目的地故意辱骂他人,伤害他人。

(3)不礼貌地称呼老师和同学。如某同学脸比较长,就叫马脸

(4)模仿一些网络垃圾用语,不习惯用普通话。例如,你从火星来的啊(形容人智商有问题)、偶稀饭你(我喜欢你的谐音)、我勒个去你妹坑爹等网络词语。

(5)习惯性说话带脏字。如妈个×”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一些学生甚至是一些女学生,把说不文明语言作为自己随大流的标志。学生中,有的人把会说不文明语言作为“酷”的体现。谁不会说不文明语言,就会被视为“老土”,使用不文明语言成为骄傲的资本,成为能够跟上时代的标志。一些网络语言,在一些学生眼里,看上去很美,于是在短时间内,他们就急速学会了。一些小学生、初中生,满口网络语言,甚至是不文明的语言,让父母亲和老师头痛不已。

还有一种不文明语言现象——“脏话衫”。尤其是在暑假,有的学生脱下了校服,穿上了“脏话衫”,他们觉得自己很帅,很酷。有的学生认为,脏话说出来不讨好,但穿在身上会很酷。一些商家把充满色情、暴力的单词印在T恤的醒目位置上,这种脏话衫,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比较流行。

问题诊断

语言的使用,关系着使用者的基本文化素质,也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基本状况。

学生语言使用的不文明现象,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当前社会风貌的折射。中学生的语言不文明,折射出其文明素养存在问题。

青少年学生,还不够成熟,尤其是生理成熟水平还不够高,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没有真正确立,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而且,这样的影响可能立竿见影。

拿给老师同学起外号来说,刚开始时,他们可能并无恶意,仅仅是出于好奇,出于好玩而已。至于给某人取一个绰号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可能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此时,他们心里所想的,仅仅是给他人一个简单的外号而已。而实际上,一个外号可能会给他人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个有损他人自尊的外号,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

不文明语言侮辱他人的人格,伤害别人自尊心,常常导致同学之间,乃至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一些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常常就是由此而引起的。

不文明语言影响团结,破坏同学之间的友情,影响同学之间的密切关系,破坏班级和学校的安全与稳定,给班级和学校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不文明语言侵蚀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地方,而不文明语言的传播,侵蚀着学生的心灵世界,腐蚀着学生的灵魂,将直接抵消学校传播的文明,它从根本上阻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当然,直接受害的还是学生本人。

不文明语言模糊学生的是非标准,破坏他们的辨别能力。美与丑,在他们的心里没有了明显的界限。这是它真正的杀伤力。

比如学生偶尔吐出一两句不文明话语,如果长期容忍,允许学生用不文明语言与他人交流,他们就很可能会以丑为美,把不文明当作文明。

不文明语言影响学生的社会形象,也影响学校的形象。语言是人的素养的一部分。一个人说什么话,怎样说话,体现着这个人的精神风貌、文明素养。很难想象,一个满口污言秽语的人,在他人的心目中会有着良好的形象。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话就是人心灵的显现。特别是学生,如果出口成脏,在他人的眼里,就是低素质的人。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树立起来的。一所学校,学生说出来的话,竟然是脏话,学校的形象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不言而喻。

破解策略

“看上去很美”的不文明语言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那么严重,学校不应该留有它的位置。

1.老师、家长做出表率

老师和家长应做孩子的表率,尤其是家长。现在,有的家长自己语言就不文明,成了孩子说话不文明的“榜样”。有一位学生,在校语言极不文明,一出口就爱骂人。班主任再三教育、警告也没用。于是,班主任周末去孩子家家访。一进家门,家长很客气,很热情。但在交谈中,老师发现孩子爸爸说话时满口脏话,几乎是一句一个“他妈的”。原来,孩子的满口脏话,就是从这里学来的。父母亲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老师就更不用说了,本就应是传播文明的,老师的文明语言就是学生文明语言的源头和样板。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模仿。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项针对教师不文明用语情况的调查。调查显示,5%的初中生和2%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经常使用不文明语言,31%的初中生和16%的高中生认为老师偶尔使用不文明语言。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中学生的不文明语言主要有:“傻”“白痴”“弱智”“猪”“滚”“装什么孙子啊”“吃人饭不干人事”“给脸不要脸”“你是什么东西”“笨蛋”“死脑瓜”“缺心眼”等等。老师说的不文明语言还往往会涉及父母、家庭。

72%的初中生和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使用不文明语言对自己造成了心理伤害。受到的伤害主要包括:人格、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特没面子”“失去自信”“失去学习信心”“更自卑;感到学习压力更大,情绪更加消极,对学习产生恐惧”“厌学”“成绩下降”“学习不再快乐;加重了与老师的对立情绪,和老师之间感情受伤”“有强烈的抵触心理”“变得害怕老师”“恨老师”“非常气愤想和老师吵架;甚至一些同学会产生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的念头。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有的老师可能已经习惯了,以为自己一两句不文明语言无所谓,殊不知竟然给学生造成了严重伤害。

2.提高学生的修养

这是自觉抵制不文明语言的根本。学生修养提高了,不文明语言自然没有存身之地。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有怎样的心灵世界,就会有怎样的语言表达。语言这一窗口,时刻折射着心灵这一窗口的文明状况。只有心灵世界纯洁了,才能做到语言干净。

从学校层面来说,要为提高学生修养做好顶层设计,使学校拥有美丽的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浓厚的读书氛围……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灵自然会得到陶冶,自然就会得到净化。

从班级层面来说,建设优良的班集体,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这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才是最积极的力量,应注重提升自身素养,否则外在环境再好,学生自身不努力加强修养,那也是枉然。

3.开展有益活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话,看似是小事,但其影响确实大得难以估量。学校教育工作,可以从一些小的方面入手,让学生慢慢养成好的习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

学校应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把说文明话当作一件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大事来重视,慢慢养成说文明话的习惯。例如,有的学校开展了“语言文明、礼仪待人”的教育活动,要求全校学生一律运用文明礼貌语言“您”“您好”“请”“谢谢”“再见”“没关系”“对不起”……教育无小事,处处是课堂。每位学生如果都认真参与,做到人到、心到,说文明话的习惯将会慢慢养成。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