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由散漫,目无纪律,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学生自制力差与自制力强,在学校的表现是迥然有别的,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也是迥然相异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消除学生身上自由散漫的坏习惯非常有效的措施。
德育难题
自由散漫指不受纪律约束,无视学校、班级纪律的存在,我行我素。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小曹算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散漫。他学习成绩一般,上课迟到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上课迟到半小时。学习态度一般,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上课说话那就更不用说,也是他的强项。与班上同学的关系也一般,与同学之间常常有点小矛盾,吵吵架,偶尔也有一些拳脚相加。学习中,稍微遇到一点难题就放弃。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容易的,马马虎虎应付,稍微难一点的,就空在那里。父母亲着急,老师头疼。
这样的学生,几乎每个班级都能找到三五个。
这三五个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老师百分之八十的工作精力几乎花在他们身上。大错不犯,小错天天有。班上所发生的事情,百分之八十都与他们有关。所以,在一些班主任那里,只要班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基本上都可以断定是谁做的。一个班级,只要把这几个人管好了,班级基本就没事了。
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工作,就成了班级德育工作的重点。
问题诊断
有一只红狐狸,为了捕获野鸭子,可以在冰天雪地的沼泽地连续潜伏好多天。它顽强,有耐心。当野鸭子游走了,红狐狸就用舌头舔一下嘴唇,又退回原处等候着。为了填饱肚子,红狐狸竟然可以往返几十次,连续三十多天,直到野鸭子一时疏忽,被它逮住为止。为了达到目的,红狐狸可以长时间地忍受,耐得住寂寞,抵御各种诱惑。
红狐狸能够达到目的的秘密就在于能够控制住自己,能够不为一时的自由而放弃目的,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由散漫,就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导致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以1158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让被试者作出选择:想第二天得到100美元,还是忍耐一个月后得到更多的钱?再等一个月将会得到101美元,再多等一个月将会得到104美元,以此类推,最后可以得到128美元。
实验表明,忍耐时间越长,忍耐力越差;忍耐力越强的人染色体端粒的长度越长。忍耐力也就是控制力。学生自由散漫,就是因为自我自制力比较差。
自制力差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低层次欲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学生们那些自由散漫的行为,大多都与低层次需求的满足有关。例如上课喜欢吃零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在不该吃东西的时候随意吃。
个别学生身上坏毛病多,原因当然复杂,但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存在着很多问题。
(1)不管。孩子小时候,家长因为过度宠爱,基本上不管束,任由他们胡来,孩子做什么都不管,在家里无法无天,为所欲为。有时对家长不满意,家长批评几句就挥起小拳头打家长。此时,家长看着竟然高兴,认为树大自然直,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懂。这样,孩子慢慢就养成了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的习惯。很多孩子身上的坏毛病都与此有关。
(2)无暇管。有的家长,工作或者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尤其是一些经商的家长,他们工作起来常常没日没夜,等到他们忙完了手中的工作,可能已经三更半夜了,孩子早就休息了。第二天,天可能还没亮,他们就出去了。孩子在家,靠的就是自觉。而实际上,成长中的孩子,哪有那么自觉。于是,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无所顾忌。有的家庭失和也导致家长各顾各,无暇管孩子,也无心思去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自由散漫就成了习惯。
(3)不忍心管。一些留守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生长起来的。特别是在农村,外出打工的父母亲,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孩子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有的老人,年龄较大,事务较多,精力不济,根本管不了孩子。但更多的是不忍心管孩子。老人本来就疼爱孩子,舍不得管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任由孩子自由散漫,即便是孩子犯了错误,老人们也不指出,不批评,不追究。孩子的是非观念、界限就模糊了。由着性子来,就成了很多孩子的习惯。还有一些单亲家庭,家长总觉得自己在亲情上亏欠孩子,也不忍心管孩子。
破解策略
14世纪时,有个贵族叫罗纳德三世,是祖传封地的正统公爵。弟弟反对他,把他推翻了。弟弟并不想杀死他,便想了个办法:把他关进牢房后,派人把牢房的门改得比以前窄一些。而罗纳德三世身高体胖,出不了牢门。弟弟放话,只要罗纳德三世能减肥并自己走出牢门,就可以获得自由,还能恢复爵位。可惜的是,这位罗纳德三世缺乏应有的自制力,无法抵挡弟弟每天派人送来的美食的诱惑,结果不但没有减肥,反而更胖了。
而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至高境界。在培养学生自制力方面,有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行之有效。
1.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目前,在以应试为主导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代替了一切,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被严重忽视了。一些学生身上毛病多,就是与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有关。那怎么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1)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目标。这很重要。所谓恰当的目标,指的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2)班干部负责与学生督促相结合。班集体是学生很重要的成长环境,班干部是重要的领导与推动力量。充分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班主任要千方百计激发班干部的责任感,使他们对全班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文体、常规等情况进行管理,指出不良习惯,做好记录,必要时进行协调处理,使全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及时强化。学习的行为,班主任一定要按规范严格要求,让学生经常对照规范,学会自我监督。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强化,加深印象。老师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抓好两头,帮助中间,树好榜样。要重点帮助那些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改正,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自我监督言行,慢慢养成好的习惯。
(4)学会反思。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一天的学习、生活等各类活动中,有哪些做得好,哪些没做好,原因是什么,还可以怎样改进。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自我监督与反思,自我导向的能力就可以形成,并得到不断提高。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
2.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些学生之所以自由散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懂得怎样进行自我监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自我监控。
一开始,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慢慢能学会自我监控。一个学生,如果学会了自我监控,在很多方面会获得巨大的进步。
3.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或行为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或行为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评价并不是随意、任意地进行评价,而是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实质上是学生主体对自己意识和行为的反思与调控。
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诊断、自我反馈和自我激励功能。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长进,哪些方面还在原地踏步,还有待改进。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改进,并不断矫正目标,向着更理想的目标迈进。与此同时,评价的结果对自己有着激励作用,不断激励自己前行。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对照、鉴别,对自己一天的行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全面剖析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找出值得肯定、发扬的,需要改进的,在自我认识、自我比较、自我反省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