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级需要什么制度是由管理和教育的需要与目标决定的。有什么需要就制定什么制度,没有需要就不制定。一般来说,班级的任何工作和活动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工作与制度是如影随形的。
1.需要产生制度
制度来自教育和管理的需要。一种需要就会催生一类制度。
需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已经出现的问题;二是虽然问题尚未出现,但班主任根据常识或经验做出预判,以后肯定会出现的。这些问题就要有相对应的制度。参见图7-2。
一些简单的制度可以随时制定,也无须走复杂的程序。比如班主任要召集一些学生开个会,发现他们完全没有开会的概念,不知道怎么开会。班主任就可以制定几条开会的规则,以后就可以沿用了。学生如果不知道规矩,就永远不会把会开好。但是如果用规则指导一下,就会好得多。生活中处处存在需要规则的地方,规则可以让很多事情的处置变得简单,也无须一次次强调,更不会每次处理的情形都不一样。
图7-2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各种需要是制定制度的理由
管理案例
如何应对调换座位的请求
某天,班主任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要求给自己的孩子调换座位,理由是孩子视力不好,看不清黑板。班主任表示有些为难,家长说我认识你们校长,请一定帮帮忙。你答应考虑考虑,其实并没有好办法。
第二天,有学生来找班主任,要求换座位,理由是同桌上课总是影响他。你花了好长时间做工作才把学生打发走了,学生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一肚子不高兴。
第三天,校长亲自打电话给班主任,说你们班某某是他朋友的孩子,家长希望给孩子换个座位,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一个小小的换座位问题就能让班主任疲于应付,班级里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有,有时候还比这个问题麻烦得多。这班主任还怎么当?
应对这类问题的参考方案,思路就两个字:制度。班级里有没有调换座位的制度?如果有,按制度执行。如果没有,制定。有人说,制度没用。真的吗?我们用制度来把上述案例做个复盘,看看制度到底有没有用。
家长:“请给我家孩子换个座位吧。他坐得太靠后,看不清黑板……”
班主任:“家长你好!关于换座位,我们班级是有制度的。制度全班学生都很清楚,也发在家长群里了,所有家长都知道。如果你家孩子符合条件,不用你说,我也会帮他换的。如果不符合条件,我硬给他换,别的孩子会怎么想?别的家长知道了,也会认为班级不公平。你是想你家孩子好,我能理解。但是,如果不按规则做,对你家孩子到底有利还是不利呢?”
校长:“你们班某某是我朋友的孩子,家长希望能帮孩子换个座位……”
班主任:“校长好!我明白了。我们班有换座位的制度,那位家长是知道的。我会帮助他达到换座位的条件,一旦符合条件,立即换座位。这样他也满意,其他家长也不会有意见。请校长放心!您朋友的孩子我一定会多多关注的。”
效果是不是不一样?但前提是你要有换座位的规则。只要有规则就好办。没有规则,就只能一次次看情形处理了。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规则可以让那些看似复杂难缠的问题的处置变得简单且公平。
规则不能解决所有难题,但能解决一般性的问题。当不再为处理一般性的问题而烦恼时,班主任就能腾出精力处理那些难度大的个案了。
资料库
班级座位安排规则(示例)
说明:任何规则都不是完美的。本规则仅仅是一个示例,提供一种思路,每个班级具体的规则要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制定。
(1)座位原则上按身高安排,个子高的同学座位靠后,不受性别的影响,男女生可以同桌。(说明:前排同学尽量不影响后排同学看黑板。)
(2)安排座位一般不考虑视力,除非有医院证明视力有严重问题。(说明:大部分同学都近视,看不清黑板可以配眼镜。)
(3)听力不佳的同学可以坐在前排,需要有相关证明。
(4)学习成绩高低与座位没有关系。
(5)座位每两星期以小组为单位按“1→2→3→4→1”顺序整组平行轮换一次。
(6)班主任有权临时安排严重影响课堂纪律的同学的座位。
(7)不得私自调换座位。
(8)要求调换座位的同学不能违背上述原则。有调换座位要求的同学要先与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对方同桌和自己同桌的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经班主任同意后再调换。
(9)如果同桌之间产生矛盾,影响了学习,班委会和班主任将尽量调解。如果暂时调解不成功,班主任将为双方调整座位提供帮助。
(10)班级对在安排座位的问题上表现出大度、谦让、顾全大局的同学提出公开表扬,评优评先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无论规则的内容是什么,只要有这样的规则,就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调换座位的要求。比如有学生以要和同学讨论问题方便为由提出调换座位,不符合规则。上课不能随便讨论问题,除非老师允许,而下课讨论问题就和座位无关了。如果确实想调换,需要自己去说服相关的其他三个同学,他们都同意了,再提出申请。如果学生提出同桌影响他学习,那么按规则第6条,如果这个同学确实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班主任是有权调整的,但这是一个综合的考评,不是只依据申请者的反映。其实这种诉求多数属于“证据不足”。该规则也鼓励学生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好座位的问题,班主任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
2.一项工作对应一项制度,所有制度形成体系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班级的制度是不分类的,只有一个笼统的所谓“班规”,东一条西一条,没有任何系统。这是班级管理工作不专业的表现。
制度具有专一性,一项制度一般只能解决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所以一个班级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制度。制度是一项一项制定的。每项制度都可以用一定的标准归类。随着班级的发展,制度逐步积累,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参见图7-3。
图7-3 班级的制度体系
班级制度体系含“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两个互为关联的分支。每一项班级制度均规定并指导着一类班级事务的处理。如果出现了新问题而没有对应的制度,则可以随时补充制定,新的制度纳入班级制度体系中。
班级的每项制度不是孤立的,制度与制度之间有联系。比如第五课谈到的课堂教学秩序规范,为了保证规范能够形成,就需要有课堂纪律的制度。制度怎么制定?班级有专门制定制度的制度。如果违反制度,就需要有违纪处理的制度来处理。谁来执行处罚,是由组织机构决定的。如果做得好,就会有评价制度予以激励。这些工作都是配套的。参见图7-4。
图7-4班级制度之间的联系
所有的制度都是因为有切实的需要才制定的,不是先入为主地制定很多规矩让学生服从。制度体系越健全,班级管理越规范。随着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很多规则将渐渐少用甚至不用,因为规则已内化为习惯和素质。
马上行动
建一个专门存放班级规则的文件夹。每制定一项规则都要归类、存档。慢慢积累,越来越齐全。这些规则不仅这个班可以用,带下一个班的时候也可以用,至少可以提供一个供修改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