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科学试卷
不久前,日本某一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纳米管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m,直径为10-7m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稼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到490℃ ,并且精确度较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量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0℃至50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
B.金属镓的熔点、沸点都很低 |
C.在30℃至490℃之间金属镓的体积与温度变化呈反比 |
D.金属嫁的体积在30℃至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质量为5kg,用10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
A.物体受到向左50N的摩擦力 |
B.物体受到向左10N的摩擦力 |
C.物体受到向右10N的摩擦力 |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零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13的溶液一定是碱 |
B.PH越小,则酸性越弱 |
C.碱性溶液中加入水PH将增大 |
D.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对下列物质: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氧 ⑥氯酸钾,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碱—①④ | B.纯净物—③④⑤ | C.混合物—②⑤ | D.盐—①⑥ |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CsOH,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sOH溶液能与CO2反应 |
B.Cs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C.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
D.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Cs+、OH- |
用一个放大倍数为10×的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当视野中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装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所观察到的一个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
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该舰艇( )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
C.在两处所受浮力相等 |
D.在亚丁湾所排开海水的重力较大 |
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时,某同学使用的电路如图所示,他先用电压表正确的测量了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了测量灯泡L2两端的电压,他想将电压表接A点的哪一段导线改接到电路中的C点,而保持接电压表B点的不动。对这种做法的正确性以及理由三位同学进行如下的讨论:
①甲同学: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②乙同学: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L2两端的电压值超出电压表的量程;
③丙同学:这种做法正确,A点改接到C点时,电压表与L2是并联的。他们的讨论正确的有( )
A.只有① | B.只有①② | C.只有② | D.只有③ |
有关专家提出了“以废治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铁时,为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造成的污染,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根据这一原理,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份:CaCO3和NaOH)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下列所写的化学反应会发生的( )
①S+O2SO2 ②CaCO3
CaO + CO2 ③SO2+2NaOH ==Na2SO3+H2O
④CaCO3+2NaOH ==Na2CO3+Ca(OH)2 ⑤SO2+CaO CaSO3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四位小朋友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们,2014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五千克,冬瓜最重的二十几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是(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
C.萝卜的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
D.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主要是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
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在人民广场上游玩时,小明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系于一辆玩具小汽车上,并将玩具小汽车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无风时细绳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当一阵风沿水平方向吹向气球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汽车可能被拉离地面 | B.氢气球仍处于静止状态 |
C.小汽车一定沿地面滑动 | D.小汽车仍处于静止状态 |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C.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D.酸中一定有非金属元素 |
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H2SO4、HCl、KNO3 |
B.CuSO4、KOH、NaCl、NaOH |
C.Na2SO4、Na2CO3、BaCl2、HNO3 |
D.NaNO3、MgCl2、KCl、Ba(OH)2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好用( )
A.紫色石蕊 | B.无色酚酞 | C.硝酸银溶液 | D.氯化钡溶液 |
关于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铜必须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溶解在稀盐酸中 |
B.盐酸遇到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
C.生锈的铁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得到氯化铁溶液 |
D.氯化银是一种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 |
将含有BaCl2Na2CO3和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溶于水得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根据这些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滤液中可能含有Na2CO3 |
B.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所产生的白色沉淀是AgCl |
C.混合物溶于水时所得白色沉淀是BaCO3 |
D.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滤液中肯定不含Na2CO3 |
不用其它试剂鉴别①Na2CO3 ②KCl ③Ba(NO3)2 ④CuSO4四种溶液,先直接鉴别出一种,再逐一鉴别出其余物质,则鉴别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 B.④①③② | C.④②①③ | D.①③④② |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或区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加入稀盐酸,若有气体放出,则证明为铁粉 |
B.若要除去硫酸铁溶液中混有的稀硫酸,可以往其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铁粉末 |
C.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证明该物质是碳酸盐 |
D.某化肥与碱共热,若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为铵态氮肥 |
向含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如右上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溶液的pH=7 |
B.c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
C.x处消耗的盐酸溶液为53克 |
D.a处消耗的盐酸质量为5.3克 |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方程式:
(1)硫酸铁 ;纯碱晶体 ;
(2)用胃舒平(Al(OH)3)治疗胃酸过多 ;
(3)用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合并用力搓混合物 ;
向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所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x)关系如图所示。OA段方程式 ;则点C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工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硫酸铜、氢氧化钾、硝酸钡、硫酸钾、硝酸镁五种物质,且甲、乙两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物质各不相同。已知甲厂的废水中含三种物质,则乙厂的废水中所含物质应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含有能做复合肥的物质是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如图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 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
(1)1个柠檬酸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柠檬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C:H:O= 。
(2)小明想利用此雪碧汽水验证柠檬酸的酸性。他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 试液,发现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可他仔细一想,发现实验结论不够严密,他的理由是 。
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则两手指受到的压力_____(相等/不等),与笔尖接触的手指感到__ ___ (疼/不疼),原因是_____ _______。
密度计的上部是一个用来标刻度的圆柱形玻璃管,长为10cm,截面积为0.5cm2,管的下部还有一个玻璃泡;整个玻璃管、玻璃泡质量共2.4克,在玻璃泡内装入1cm3水银后封闭,当把它放入水中时,水面距离它的上端4cm (水银的密度为13.6 g/cm3),则①整个密度计的体积 。②密度计上部玻璃管所能标的最大值 g/cm3。
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问题:
(1)种子为什么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 ;
(2)分析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
最可能的原因 ;
(3)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
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一小块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化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请回答兴趣小组产生的下列问题:
(1) 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湿,
主要原因是什么 _ 。
(2)用酚酞试液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
(3)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全部变质,兴趣小组中小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变质固体样品,放在右图所示装置中,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确定是否全部变质。你认为这个方案 _______ (填“行”或“不行”)。
理由是什么? ____ ___ ___ 。
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下面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只有碳酸钠、可能只有氢氧化钙、可能只有氢氧化钠、也可能是
(3)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
预测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
物质是碳酸钠 方程式: |
②若无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
物质是氢氧化钙 |
|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物质是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部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A B C D E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B的作用是 。
(3)仪器E中的现象是 。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a 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
现有一瓶未开启的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计算:
(1)该试剂瓶中浓硫酸的质量是 克?
(2)用100g该浓硫酸稀释成25%的稀硫酸,需加水 克。
(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应该 。(A、浓硫酸倒入水中;B、水倒入浓硫酸中)
为测定某NaCl、Na2CO3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小明同学取16g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分五次加入稀盐酸(每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5g),待反应完全后,得到下面的质量关系:
加入稀盐酸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烧杯及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g |
122.2 |
146.1 |
170.0 |
193.9 |
218.9 |
请分析以上数据后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2)当加入稀盐酸至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喷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压强差。
(1)下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 。
A. NH3和H2O B. O2和H2O C.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最有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 Cu与稀盐酸 B.Na2CO3与NaOH溶液
C. CaCO3与稀硫酸 D.(NH4)2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b)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如图甲所示是某科技小组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将船浮在室内游泳池的水面上,打开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体与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止在水面的喷气船,在气流喷出后能前进,这一现象说明力能________
(3)喷气船在前进中受到水的浮力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技小组又设计了一个船速测定仪(如图乙所示),固定在金属盒上。AB是弧形电阻,P点是弧形电阻与金属杆OC的接触点。闭合开关,当船速越大时,OC杆越靠近A点。请问船速加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