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班”是培养领航者的。领航者应该有自己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将其概括成“两个大,一个高”:“大视野、大格局、高格调”。
左宗棠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他有副对联,下联是“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一个人要选择高的地方站立,站立以后才有大视野。也就是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这本书里所说的,一个人要立起身来环顾四周。当他环顾四周的时候精神和理念就占据主导地位,立起身来看得远,向着遥远的地平线。择高处立还不够,还应该就平处坐。坐在大地上,扎扎实实,刻苦、努力、勤奋。就平处坐绝不是画地为牢,应该开放,所以它需要向宽处行。
第一,名校长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好人。
大家都记得《傅雷家书》,傅雷给他儿子傅聪写信,每次开头都是“亲爱的孩子”。其中,有一封信他谈到了傅聪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傅聪当然是一个钢琴家。傅雷说:你首先是一个人,首先是一个真正的人,其次你是一个艺术家,第三你是一个音乐家,最后你才是一个钢琴家。钢琴是傅聪的专业,但是比钢琴专业更高的是音乐;他是个音乐家,比音乐家更高的是艺术家;而比这些都高的是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最高价值,是把自己真正当作一个人,这是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最高的价值。老子的《道德经》谈到“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大和天大、地大、道大共同组成了域中的四大。人不仅承天接地,而且体现了道,正因为如此,人为大。
的确,要做一个领航者,首先要做一个人。杨绛先生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杨绛先生最后走到人生边上,坐在人生边上,那么的淡定从容。她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一滴清水多么渺小,但是一滴清水多么纯净,正是这一滴清水折射了阳光,反映了整个世界。而肥皂水看起来很大,但是瞬间它就会破灭,肥皂水看起来五彩斑斓,但是它有浮躁之气,浮华,浮夸。杨绛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曾经要聘杨绛先生为荣誉学部委员。杨绛先生拒绝了,她说“我不够格”。2013年,第二届中华文艺奖把杨绛先生推为候选人,杨绛先生的回答是“自揣没有资格”。2014年,她的母校牛津大学,就是她和钱钟书先生就读的那个大学的一个学院,成立700周年了,给杨绛发来了邀请信,聘她为学院的院士。两次杨绛先生都推辞了,她说,当时在牛津大学上学的时候只是一个旁听生,自己是没有资格的,不要把钱钟书先生的成绩归到她身上。院长说:不,我们不是看中钱钟书先生,而是看中你,你有自己的学术成就。第二次杨绛先生仍然说自己不够格。到现在她只有一个愿望,每天进步一点点,心境如水,读书自娱。这就是杨绛先生。周小燕先生也是如此,在她90多岁的时候,她说还要做一个足球运动员,已经踢完了上半场,还要踢下半场,而且下半场还想进两个球。名校长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谦逊的人、有追求的人是多么重要。
第二,名校长应该是个“先生”。
先生是对教师的尊称。北京曾经有一个展览会,这个展览会上放了部纪录片,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多星期内参观的人有10万人之多。因为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先生回来》,选择的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校长、著名的教授。制片人说:“大师们、先生们一个个远去了,但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正面。”“先生回来”,不仅是人回来了,更是为师之道回来,为师之德回来。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们江苏镇江出了很多教育家,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位大师——于漪、李吉林、洪宗礼,都是镇江人。镇江市教育局请他们三位回到故乡,举办研讨会,主题就叫“先生回来”。于老师第一个发言,80多岁的老太太,站着讲,第一句话说:“我有个习惯,我作报告、写文章从来不打草稿。”于老师说,如果用两句话来概括她的为师之道,第一句叫作“我一辈子做教师”,第二句话叫作“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一辈子做教师”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无限的忠诚;“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因为它是一个专业,永远要学习,教师是一个永远的忠诚的学习者。她举了例子。当时教语文,坐在办公室里备课的时候,坐在旁边的一位老教师忽然从她的备课笔记上发现一个字写错了,那就是“着”。于老师当时把它写断头了。这位老师讲:“你要记住,一个老师写错字会影响学生一辈子。”于老师永远把这句话记住了。
李吉林老师“文化大革命”一结束,就进行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先是情境教学,然后是情境教育;不论教学、教育都有载体——课程,于是李老师又研究情境课程;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问题,于是她第四步研究儿童情境学习。李老师用两个比喻来总结自己。一个比喻是“我是一个竞走运动员”。竞走运动员永远向前,走得又快又好,但是脚永远不离开大地,脚踏实地地向前进。第二个比喻是“我又是一个跳高运动员”。在我前面有一个横杆,我要翻越它,其实那个横杆是人生的高度,人活着就是寻找人生的意义,创造人生的意义,不断突破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洪宗礼老师在语文教育中有三大贡献:一是进行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这是大学教授学者要做的事情,但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完成了。所以专家学者们说洪宗礼老师完成了从教师到学者的转化。二是教材编写。三是语文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马路上看到洪宗礼,五步之外我就要向他鞠躬,因为他是一个先生。洪老师也有两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发展。第一句是“我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一个名师,工作多重,多累,哪有时间搞研究?但是他说,工作就是研究,就是学问。第二句是“我要站在讲台上,还要站在书架上”。站到书架上意味着读书,意味着自己变成一本书,站在书架上还意味着要著书立说。
这三位都是先生。我进一步思考,先生的实质是什么?怎么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先生?我以为先生的实质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固然应该有知识,但是有知识的不一定是知识分子,知识多的不一定是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超越职业的,他关注整个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在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之下有对正义、真理的追求,有批判的勇气和精神,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第三,名校长是一个道德教师。
道德教师是超越学科的,道德教师固然是指教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团的干部、班主任,但是所有教师都应该是道德教师。“教育是科学,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在于创造;教育是事业,在于奉献”。这三句话的背后或者深处还应该有另外一句话,那就是“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在伦理上有考虑的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
道德教师的内涵主要是:首先,教师对道德的价值意义有深刻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其次,本身有道德。再次,以道德的方式展开教育教学。何为道德的方式?道德的方式就是文化的方式,是吸引人的方式,而不是强制人的方式。最后,道德教师,需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性质、任务及时地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这样的教师我称为道德教师。语文教师,请记住首先是一个道德教师;数学老师,请记住首先是一个道德教师;一个校长,请注意首先是一个道德教师。作为一个道德教师,作为一个道德校长,要进行道德澄清和价值引领,这才是真正的领航者。
第四,名校长是一个反思型的实践家。
这是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来的。实践者和实践家是不同的。从实践者走向实践家,就是要有理性思考,实践者往往是凭经验生存的,实践家则是由理论来指导自己。
经验好不好?经验当然好。但是我对经验有两个观点:经验是可贵的:经验有时候又是非常可怕的。说经验可贵很好理解,熟能生巧,经验帮助我们成熟,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但是只有经验不够,经验有时候是可怕的。有一个寓言故事对我们启发特别大:冬天下雪的时候野兔从洞里出来,在雪地上行走,寻找食物。它有一个习惯,一定要找到自己在雪地上走的时候留下来的脚印,踩着自己的脚印向前走,才有安全感;一旦发现脚印消失了,它马上退回到洞里,不再轻易出来,猎人想捉到野兔谈何容易?但是人是智慧的。猎人在野兔的脚印下面做了一个陷阱,上面又恢复成脚印原来的样子。野兔出来找到自己的脚印,踩着脚印向前走,不知道有的脚印已经被改造过了,一踩掉进了陷阱,被猎人捉住了。野兔不是很有经验吗?它又非常谨小慎微,为什么最后失败了?是因为经验没有改造,没有与时俱进,没有突破。我们要突破自己原有经验的框架,形成新的经验,才能不断向前走,才会真正成为领航者。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一个商学院的教授带领几个学生对世界五百强企业跟踪多年进行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优秀是卓越的敌人。只满足于止于优秀,就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当优秀成为卓越的包袱时,它就是敌人。
做一个真正的名校长,做一个真正的优秀的领航者,那就要超越自己,做一个反思型的实践家。反思就是走向理论,反思就是走向理性思考,反思就是走向实践智慧,反思就是走向研究,反思就是走向有根有据的说话。校长们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一定是思想者;校长们不应该是一般的实践者,应该是优秀的实践家。从实践者到实践家,从思想者到思想家,是永远努力的过程。
第五,名校长一定是个有风格的领唱者。
什么叫作风格?风格就是众多合唱声中领唱者的旋律,领唱的旋律是独特的。没有领唱者合唱队得不到提升,但是没有合唱队也诞生不了领唱者。优秀的合唱队是一片高地,领唱者就是高地上竖起的高峰。歌德说,风格是艺术家所企求的最高境界。雨果说,没有风格你也可以一时成功,也可以获得掌声、欢呼、桂冠;但是,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荣誉。雨果又说,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要把学校办得好,航船永远行驶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时,你要有风格。校长的风格一定会影响学校的风格,而风格的本质是人格。因为风格是特殊的人格。风格具有独特性,其实独特性背后是思想性,思想性才是风格最重要的特征。思想是风格的血液,风格是思想的雕塑。校长要学习,要不断研究,要提升自己,丰厚自己,获得一种领航者在大海上行进的能量,那是思想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不妨将以上五点视作:名校长,这一领航者,应当有自己发展的核心素养,把握发展中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