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肖东中学
  首页 / 试题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这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右图)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有些年代注定不平凡,让人无法忘记。1997 年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让人无法忘怀。香港的回归与哪一国策的成功实施有关(     )

A.科教兴国 B.依法治国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原因有 (  )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③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7年6月30日, 英军在最赚钱的殖民地伴着《天佑女王》的乐曲降下了英国国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疆乌鲁木齐)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疆乌鲁木齐)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朱立伦表示,达成两岸的“九二共识”是双方合作交流的基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两岸就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合作”达成共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富裕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白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 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 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 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 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庆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贵州铜仁卷)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过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1)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日 APEC 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 2001 年 APEC 会议在上海举办 后,时隔13年后重回中国。APEC 的全称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2015年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以亚洲Asia和非洲Afica的首字母“aa”组成“60”字样。促使第一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的方针是(  )

A.“一边倒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上海APEC会议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月的爪哇岛,春光明媚,生机盎然。亚非约100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万隆,共同纪念60年前的亚非会议。那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迄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周恩来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重返了联合国 D.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要说明中国在外交领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并说出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外交上基本符合和平共处原则的三件大事。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在当时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 专题2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