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肖东中学
  首页 / 试题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年甘肃省兰州卷)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

A.军机处 B.西域都护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卷)众所周知,中医学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一部医书,被称为具 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书中收集了药物 1892 种,药方 11096 个。这部医书是指(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我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如右图)。邮票中曹雪芹身边放置的书稿最有可能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面两幅图,与唐朝长安城比较,明朝北京城设计的最主要特点是(  )

A.城内有“市”,具有商业功能 B.城内有宫城和皇城
C.城有三重,宫城居于中心 D.城为方形,街道正直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幅疆域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了解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应推荐阅读(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
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图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  )

掣签所用的金奔巴瓶

A.新疆 B.西藏 C.黑龙江 D.台湾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
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D.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在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陆地丝路之繁荣】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写出材料一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4分)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海上丝路之昌盛】
材料二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一带一路之复兴】
材料四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古“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展开国事访问时表示,“我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
——新华社《外国元首访华缘何青睐西安》
(2)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玄奘对中印两国交流所做出了哪些贡献?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材料四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4)材料四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启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科学革命提供了重要社会条件。……牛顿是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和发展了开普勒的天体力学和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成就,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一套基本概念,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摘编自肖耀根《世界近代科学革命事件及其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国学者是如何评价这一著作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牛顿能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4)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三则材料的认识有何共同之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