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微①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③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节)
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到。⑥〔物〕人,众人。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
方法提示 |
解释 |
A.夫不能利泽生民 |
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 |
|
B.尝诣灵祠求祷 |
课内迁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C.无乃失于卑耶 |
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 |
|
D.下以救贫民之厄 |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
(2)请将“也”“夫”“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既 不 可 得 矣 夫 能 行 救 人 利 物 之 心 者 莫 如 良 医
(4)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5)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又分别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