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
[北京]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卷(文综)
图1为北京市降水量与日照射数统计图,其中日照时数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读图,回答1、2题。北京市2008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
A.4、5月降水偏多,有效缓解旱情 | B.7月降水少,因受低气压控制 |
C.9月降水多,有利于春小麦的播种 | D.全年降水量少,属于偏旱年份 |
图中5~6月日照时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昼变长夜变短 | B.降水量的增多 |
C.沙尘暴次数少 | D.海拔高度影响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979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3、4题。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 |
B.RS—GPS—GIS |
C.GIS—RS—GPS |
D.RS—GIS—GPS |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855
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表1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据表,回答5、6题。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A.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 |
B.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较少 |
C.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
D.农垦历史悠久,人口数量最多 |
2000年与1950年相比
A.欧洲因人口增长较快,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B.大洋洲因人口负增长,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增加 |
C.北美洲垦殖指数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D.非洲因机械化水平高,导致垦殖指数上升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925
图3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A.岩石圈 | B.地壳 | C.地幔 | D.地核 |
图3中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
C.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 D.夜晚时,风从丙地吹向乙地 |
该区域
A.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 B.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 D.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510
我国江南某城市,市区有南宋皇帝“躬耕”以示“劝农”的籍田遗址。近期该城市在遗址附近仿建了八卦农田。读图4,回答10、11题。该城市新建入卦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城市粮食及副食品需求 |
B.丰富城市景观,发展旅游业 |
C.治理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
D.调整当地农业的产业结构 |
当地桃花盛开时节
A.黄、淮、海等河流出现汛期 |
B.非洲南部草原即将进入旱季 |
C.正值钱塘大潮最佳观赏时节 |
D.南亚等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