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肖东中学
  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61011
  • 题量:11
  • 年级:中考
  • 类型:中考试卷
  • 地区:四川
  • 更新:2025-04-24
  • 浏览:59
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知史以明鉴,察古以晓今。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紧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各大博物馆a_______________,纷纷推出了新颖有趣的活动。人们可以在乐山市博物馆挖掘汉代崖墓形制元素,在峨眉山博物馆探寻儒、释、道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b_______________,在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体验竹纸制作技艺,在铁道兵博物馆了解铁道兵的奋斗历程和他们c_______________的英雄事迹……①同时,智慧博物馆依托数字技术跨越时空,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让馆藏文物“触手可及”。②无数时光留下的礼物,在博物馆里被珍藏。③博物馆是“没有墙垣的大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④只有发掘并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让中华文脉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

(1)依次填入文中a、b、c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异想天开 源头 可歌可泣

B.

异想天开 渊源 顶天立地

C.

别出心裁 源头 顶天立地

D.

别出心裁 渊源 可歌可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B.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C.

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D.

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7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回眸历史,是劳动书写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tiào wàng(a)征途,是奋斗铺就了抵达梦想的坚实路基。高速磁浮列车chí chěng(b)大地,拉林铁路穿梭雪域,“悬崖村”华丽蝶变,西海固千山披绿……每一处风景背后,① 。他们攻关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前沿,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怀揣热望,rèn láo rèn yuàn(c),不仅筑牢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让我们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承担历史使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1)根据文段中拼音,正确书写括号里的词语。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浏览:23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光武大悦,常与定计议。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王匡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日暮,战罢,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而并进,大破之。

(节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B.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C.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D.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而见光武知非常人”与乙文中“登轼而望之”的“而”用法不同。

B.

“禹得效其尺寸”与“恐托付不效”(《出师表》)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C.

“会日暮”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会”含义相同。

D.

甲文中“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与乙文中“一鼓作气”的“鼓”用法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禹和曹刿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与指挥才能,善于选择有利的作战时机,取得战争的胜利。

B.

甲文中邓禹深得光武帝信任,君臣同心建立伟业;乙文以曹刿的镇定自若反衬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C.

甲、乙两文都通过对战争场景和人物对话的详细描写,烘托出战事的紧迫,表现两位将领的果敢。

D.

甲文先写邓禹结交光武帝,向他献策举贤,再写征战有功;乙文所选片段先写交战,后写论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24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①杜审言曾任隰城县尉,因公务西北行,往返两次经过岚州。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岚州春天姗姗来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表达了诗人对所经之地的厌恶。

B.

颔联用“往来”和“新旧”细致点明诗人往返行程中都不曾见春花绽放,只有残雪。

C.

颈联写诗人暂时忘却行路之苦,沉浸于眼前美景,与温庭筠《商山早行》有相似之处。

D.

诗歌记录诗人经行岚州途中的见闻,描写边地风光,抒发内心情怀,语言朴实自然。

(2)这首诗颇具生活实感,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浏览:24
5、

小嘉整理了关于“成长的力量”的古诗文辑录,请你帮他补充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古诗文,可以获得成长的力量和智慧。我们从“是故(1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中知晓学习的重要性;从“以中有足乐者,(2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领会到内心充实就会忘却生活的艰苦;从“(3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懂得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从“会当凌绝顶,(4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中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从“(5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明白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终会豁然开朗;从“沉舟侧畔千帆过,(7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受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从“九万里风鹏正举,(8__________________,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激发自己要像大鹏一样振翅高飞、追逐梦想。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浏览:24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