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肖东中学
  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56635
  • 题量:12
  • 年级:中考
  • 类型:中考试卷
  • 地区:甘肃
  • 更新:2022-05-17
  • 浏览:665
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1、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书籍是我们视接入载、心通四海的桥_____(liáng),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念久,文明积累念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在一番庄严肃_______(mù)的感觉之中,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

(1)根据拼音,在文段横线中填入相应的汉字。

桥(liáng)   

肃(mù)   

(2)“神谕”中“谕”的意思是   

A.告诉

B.知道

C.表明

D.比喻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浏览:266
2、

下面文段是展览中某两个板块的引言。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人物传记板块】

如果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① 读人物传记是一种更易于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甲] " 同那些已经过世的伟人交朋友 " 这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如果你一生中总是与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人都需要不断____生活的动力,____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偶像和模,有高远目标的激励。

在这里,我们阅读人物故事,寻找心中的榜样,与勇敢的心灵为伴。

【走向科学板块】

我们对世界进行的许多研究虽然都是真实的,却也是不全面的。[乙]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停下来 " 流连 " 一下,回味一下,总结一下,看看是否漏过了什么重要的方向。科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流连"一下,回头来看看: 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一部好的科普作品对社会的意义在于使科学家个人的内心体验成为社会思考,② 人们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产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它的价值,使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能力,甚至开创新的视野。

在这里,我们阅读科普作品,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一起____科学之光。

(1)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增长

一定

追求

B.添加

一定

追求

C.增长

特别

追逐

D.添加

特别

追逐

(2)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远目标""内心体验"的结构类型相同。

B.画线句①的主干是"读人物传记是方式"。

C.[甲][乙]两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表示特殊含义。

D.面线句②有话病,应将"理解它的价值"调至"产生丰富的联想"前。

(3)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浏览:292
3、

下面文段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  )传承人类文明。①___有了这根接力魔棒,②___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成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赫尔岑的这句话: 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1)下列填入文段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浓缩在书本中,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

B.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

C.作为礼物欢迎我们,浓缩在书本中,当作交班的嘱托

D.作为礼物欢迎我们,当作交班的嘱托,浓缩在书本中

(2)依次填入文段①②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虽然

②但是

B.①如果

②那么

C.①由于

②所以

D.①不仅

②而且

(3)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书是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浏览:315
4、

默写。

读诗,就是读人生岁月。“河流大野犹嫌束,①   ”(谭嗣同《潼关》)读出了少年人的意气奋发;“与君离别意,②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出了青年人的情真意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③   ”(苏轼《定风波》)读出了中年人的乐观旷达。

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巴山楚水凄凉地,④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出了人生的坎坷;“四面歌残终破楚,⑤   ”(秋瑾《满江红》读出人生的困境:“⑥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出了人生的彷徨:“⑦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了人生的担当。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浏览:214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浏览:214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