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肖东中学
  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54186
  • 题量:8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试卷
  • 地区:山东
  • 更新:2021-02-10
  • 浏览:178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走进大美聊城,登上diāo liáng huà dòng  的光岳楼,俯瞰井然有序的古城,一览波光激滟的东昌湖,感受这方土地所yáng yì  的和谐与温暖。

  • 题型:11
  • 难度:中等
  • 浏览:105
2、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的“觥”“筹”是指酒杯。

C.《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史书。

D.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往往让我们难忘。如:《驿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戏》中的双喜、《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88
3、

名著阅读。

作品名称

名著片段

《①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西游记》

②土地道:“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却是只与五行相畏。”

《钢铁是怎样炼成》

③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曰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①处应填入的作品名称是《  》;②处所选片段中的“这宝贝”指的是  

(2)结合小说情节说说片段③中的主人公是在什么情况下引发的感想。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浏览:103
4、

按要求填空。

(1)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茅盾《白杨礼赞》)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4)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5)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8)《子衿》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诗中用夸张手法写出女子对恋人思慕之情的诗句是:    

(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被广为传诵。

(10)诗歌中常流露出厚重的家国情怀。《木兰诗》中“  ,关山度若飞”是木兰奔赴战场的坚定;《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感伤;《己亥杂诗(其五)》中“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自珍甘于奉献的信念。

(11)古诗词中有许多含“马”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浏览:91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食之  

④饮酒但饮湿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131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