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
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
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
,历绝顶以问
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
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
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
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
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o):船桨。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
B.向使/善工摹画 |
C.穷极/山水之趣 |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 ;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 ”
句的内容相呼应。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2165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 |
B.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 |
C.然少蕴藉然:可是,但是 |
D.若是者是:判断动词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填空。
⑴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 ”;二是“ ”。(用原文填空)( 2分 )
⑵“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和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 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2086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粗衣衣:穿 |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去:离弃 |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恶:厌恶 |
D.愿闻余教余:我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1291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牖(yòu):窗户。②施(yí):延伸。③还(xuán):掉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施尾于堂于:
⑵弃而还走走: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1971
[古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臣之妻私臣私:
⑵能谤讥于市朝谤:
⑶委政卿大夫委:
⑷三年不蜚又不鸣蜚: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皆以美于徐公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晏子使楚》) |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
C.国且危亡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
D.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简答。
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