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肖东中学
  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22145
  • 题量:9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期末考试
  • 地区:北京
  • 更新:2021-12-13
  • 浏览:1373
北京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7分)
《战国策》主要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各国诸侯的事迹。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时局动荡。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 (变本加厉/费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长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 (风云变幻/变幻无穷), 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
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记(zài)游(shuō)于辞令(zhǎnɡ)
B.记(zài)游(shuì)于辞令(chánɡ)
C.记(zǎi)游(shuì)于辞令(chánɡ)
D.记(zǎi)游(shuō)于辞令(zhǎnɡ)

对画线字“达”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B.“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C.“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D.“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根据内容,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变本加厉②风云变幻
B.①费尽心思②变幻无穷
C.①变本加厉②变幻无穷
D.①费尽心思②风云变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940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6分)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古代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阳,秋天祭拜月亮。人们不但在生活中崇拜月亮,在文学作品中也大量地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大致原因有四:一是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等,引来人们的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于是以月寄情,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耐人寻味。
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
B.“圆”的事物特别让人向往
C.因为月亮的美丽,令人亲近
D.只有美丽的月亮,令人亲近

结合文段内容,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写出月亮在夜空中活泼灵动的姿态。
B.表明月亮在古代人心目中如神明一般的地位。
C.写出月亮清和、明亮、素雅的特点。
D.表明月亮有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的特性。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上初三的小明带着自制的月饼,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爷爷家过中秋。一进门,爷爷就乐呵呵地说:“我的乖孙儿来了,又长高了。”在这个场合下,小明该说什么呢?下列回答最恰当得体的一句是()

A.爷爷好。才几天不见啊,我哪能长那么快,您一定是老眼昏花了。
B.爷爷,我在家量过,没长个儿。这是我做的月饼,您快来尝尝吧。
C.妈妈,听到爷爷的话了吗?回家赶紧给我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D.那太好了。爷爷您想我了吧?这是送给您的月饼,是我亲手做的。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浏览:707
3、

默写(共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3)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的诗句,借用典故,表达了他希望能够获得朝廷重用的意愿。
(4)“十一”期间,莉莉随父母去甘肃、青海等地游览。浩瀚的沙漠,澄碧的湖泊,壮美的自然景观,让从小就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莉莉感到十分新奇。若选用一句古诗词作为她此行风光摄影集的标题,这句古诗词可以是: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浏览:1021
4、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连环画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依次是:。这段故事情节,后人一般称之为“”。此外,对连环画中提到的皇帝的行为及后果,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是这样总结的: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浏览:742
5、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9-13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有改动)

注释:①﹝瓮牖绳枢﹞居住的地方简陋,形容家里穷。②﹝中人﹞平常的人。③﹝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④﹝赢﹞担负。⑤﹝区区﹞小。⑥﹝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⑦﹝七庙隳﹞这里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亦死秦灭韩 B.楚人之可白发生
C.数百之众与臣而四矣 D.斩木为甲已足

“景”字在古汉语中有三种解释:①阳光。②景物,景象。③“影”的古字,影子。结合文意,“赢粮而景从”这句话应译为()
A. (人们)担着粮食,像追随太阳一样跟着(陈涉)。
B. 到处是(人们)担着粮食追随(陈涉)的景象。
C. (人们)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着(陈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翻译:
乙文说陈涉是“迁徙之徒”,甲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若要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引用甲文的“”这句话,也可以引用乙文的“”这句话。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698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